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靳凤林 刘晓璐: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伦理学思考

靳凤林 刘晓璐2023年08月07日10:01来源:

原标题: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伦理学思考

作者:靳凤林 刘晓璐,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部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为了有效求解新时代大党治理面临的这些重大课题,从政治伦理学的视角予以深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求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这就决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人民性主要通过其所倡导的基本伦理原则得以充分彰显。集体主义伦理原则是共产党人道德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它既高度重视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与首要性,又充分肯定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并以二者的有机结合为目的,在二者不能同时兼顾时,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公平正义原则是共产党人道德人民性的又一重要支点,中国共产党深刻镜鉴资本主义制度贫富分化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弊端,始终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视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张通过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来合理调节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核心要义是各得其所得和得其所应得,通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公平等各种制度正义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真正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成了共产党人道德人民性的最高价值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为物役的残酷现实,强调人类必须彻底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发挥每一个体的全部潜能来满足不同劳动的需要;通过不断丰富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拓宽人的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来开阔人的视野胸怀,从而增强每一个体生命活动的自主性;特别是努力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日臻完美,使每一个体的兴趣、性格、气质、智力等获得全面发展,充分彰显每一个体的卓越品性。在当代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内化为自己坚定的道德信念,无疑是当前求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中之重。

构建完善的制度伦理体系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

任何伦理观念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外化为能够广泛激励和有效约束人们具体行为的制度伦理,从而充分彰显出信念本身的磅礴力量,这就必然涉及制度伦理的建构和功能发挥问题。所谓制度伦理主要指制度本身所追求的价值指向及其规约制度主客体关系的宏观和微观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人民性之所以能够在其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发挥巨大历史作用,与其不断演化并持续完善的制度伦理保障措施密不可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要想永远保持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强化自身的制度伦理建设。

在当代中国的各种制度伦理建设中,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制度伦理建设,通过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无疑是解决中国共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在西方多党制国家,由于每个政党都代表着特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尽管各个政党在激烈竞选过程中都会高举各种大旗来争取选票,但每个政党的核心政策主张都只符合该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团体的利益,从而有效保持和维护其选民的基本盘,并以此为基础再去争取摇摆不定的其他选民,这就决定了选民不断站队、社会持续撕裂必然是政党激烈竞争导致的无可更改的社会现实。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制度伦理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括:坚持和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和持久战;等等。唯其如此,我们党才能在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时,有效避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各种危险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发挥美德伦理在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的伦理观念通过外化为上述制度伦理,使其在有效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又通过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防范各种错误倾向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与此同时,这些伦理观念还要不断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心理,使每位党员通过长期的道德行为逐步积淀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唯其如此,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永葆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大力强化和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

一是在明大德中锤炼忠诚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铸牢理想信念和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时刻牢记党员干部身份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其中,忠诚作为对各级党员干部政治品德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忠诚主要指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如一地、无条件地遵守和实现自己的政治伦理要求,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职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的过程,与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的明大德实践是有机统一的。

二是在守公德中大力弘扬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人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官与民的关系作为政党伦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反映着官员的道德态度,而且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官德本质差别的分水岭。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虽然有大量民本主义思想资源,封建君王和有远见的思想家也反复强调“爱民如子”“先民后官”“为民做主”,但从本质上讲,封建统治者重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其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在新中国,官民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性是我国政权的根本性质,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最终来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职责。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员干部只有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叁是在严私德中坚守干净底线。严私德,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严私德的本质在于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干净整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品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特别是不能让权力沾染上铜臭味,真正做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莫要当官”。如果一名党员干部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必然导致公权私用,贪污腐化,最终结果必定是官财两空,身陷囹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严私德中坚守干净底线,就是要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责编:皮博、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