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吴江 陈浩东:以数字技术助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吴江 陈浩东2023年08月11日09:15来源:

原标题:以数字技术助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作者:吴江 陈浩东,分别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助力城乡产业升级、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基石。

数字技术促进城乡产业升级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大数据、5骋、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交融,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动能,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支撑赋能和提速增效的作用。不断涌现的市场新需求驱动公司在发展中求变,传统产业重大技术变革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加深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在制造业领域,数字技术不断改善产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使其产物和技术从中低端、粗放型逐步转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商业领域,公司端直接对接客户需求,促进不同行业间信息有效流动,对信息进行重组分析,提升传统产业服务能力。在农业领域,数字技术在种养收环节对农产物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检测,利用卫星遥感、气象观测、智能管理决策系统、供应链追溯体系等把控农产物产量与质量。

推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改善,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劳动力、资本与技术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但也要注意城镇化引起的要素转移与乡村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在城镇化驱动下非农就业机会增多、收益增加,导致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数字技术驱动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将进一步培育和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开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对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激活农村各种要素,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因此,要借助数字技术,引导“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共同发力,实现乡村与城市之间人口双向流动与产业协同联动。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乡村电商、乡村云旅游、农业智能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形式,建成了叁产融合、多业态、多主体参与的市场,不断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业态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城乡人口快速流动、信息交流方式改变,可能会对乡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传统乡村文化产生破坏。因此要注意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利用数字技术对原有文化进行保护继承;注重乡村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合理和适度规划乡村文旅;利用科学决策系统对信息进行共享,减少农村文化保护与开发中认识偏差等问题。

数字技术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城乡居民在网络有效信息获取、技术支撑等方面的能力差距是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导致城乡发展差异的扩大化。当前数字科技迅猛发展,短视频、电子商务等新型互联网应用,成为打破信息壁垒的重要工具。城乡居民同在一个平台,信息能够迅速交互传递,改变了以往城市向乡村单向输出信息的模式,一些乡村居民甚至成为网络红人、电商致富带头人,形成良性示范。因此,要牢牢把握数字技术使用方向,增大数字技术应有覆盖面,加大其下沉深度,有效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技术并行,推动建立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

打造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现阶段,劳动、资本、信息、数据要素等主要聚积在大城市,乡村成为要素洼地,“城市病”与“空心村”问题并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有助于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保障乡村居民参与要素交换时的等价权益。政府应充分借力数字技术,加大对乡村的数字技术资金投入:一是加强数字政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挖掘服务群众潜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提升城乡居民数字化应用能力;二是加快“新基建”速度,探索数字新技术在城乡新场景下的应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速弥合阻碍农村发展的数字鸿沟,尤其是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促进城乡要素均衡分布。

数字技术巩固乡村发展基石

实现乡村资源整合优化。数字技术的介入将极大帮助乡村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分配,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一是打造乡村资源数据库,对农村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完善信息平台终端和服务供给,降低准入门槛,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推动农业现代化。二是结合乡村特有习俗文化,孵化乡村数字化品牌,带动乡村产物销售,全服务流程助力乡村产物售卖,增加乡村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叁是建立农村生态系统检测平台,实现乡村生态的数字化保护。

助力乡村人才全面发展。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发展良好的乡村离不开人才的赋能与助力。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乡村规划编制,增加乡村数字化人才政策配套。创造当地就业机会,通过政策帮助乡村提升吸引人才的能力,吸引农民回乡、鼓励留乡居民创业。重点培育数字平台公司,加大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增加线上专家培训教学,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破解人才培育的时空限制。建好数字农业信息平台,使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更多生产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在平台上聚积。另一方面,培养农民的信息素养和才能。建设数字化公司,以高科技、数字化人才的流动提升地区数字化人均水平。建立乡村数字技术人才数据库,积极引导以科技进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减弱城市对乡村的单向虹吸效应,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办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互联网+党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随着乡村改革不断深入,乡村治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智慧化转型,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打造数字乡村政务平台,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营造数字化、智能化治村生态,提升乡村治理的时效性。建立城乡治理在线对话互助机制,聚焦治理中的重难点,依托云计算、党建云系统进行大数据运算,提供多种方案,切实解决热点痛点问题。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平台计算、人员治理、群众监督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责编:皮博、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