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陈清: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陈 清2023年09月18日09:38来源:

原标题: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也是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必然要求。

产业链现代化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使产业链总体实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和竞争力国际领先。产业基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可以看作是研究产业、评价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这四者之间的高效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准确理解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基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四者,既具有独立的内容指向,又共同决定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基础通常指工业基础能力;产业链是指产业上下游公司的衔接与配套,更多强调生产能力的构建与组合;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链形成后,生产运行时公司间的各种物流网络,更多强调稳定性和安全性;价值链体现最终商品价值在相关公司的分配情况,更多强调利润分配格局。这四个概念之间既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准确理解产业链现代化,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现代化是基于我国现有产业基础条件提出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二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度关联,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叁是产业链现代化不只包含产业链的构建完善,还包括产业基础能力的增强、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和价值链的提升;四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主要依靠我国本土公司,但可以依据比较优势全球配置资源,开展国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标取向实现四个转变

坚持以产业基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效协同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其目标可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产业基础从传统粗放向先进高级转变。一方面,围绕核心技术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加大工业基础软件开发力度,提升产业链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第二,产业链从体系完整向优化升级转变。一是通过强链延链补链等举措优化布局产业上中下游,提升产业链结构的完整性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二是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防止产业链大规模外迁,确保产业链体系不受冲击、产业竞争力不下降;叁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前瞻性布局,力求率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产业链构建、产物市场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第叁,供应链从对外依赖向自主可控转变。一方面,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降低对外技术依赖度,不断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供应链管理,以防止恶意打压、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

第四,价值链从代工贴牌向高端增值转变。一方面,把技术、品牌、标准、服务等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力量,提升其在价值分配中的分量,彻底改变以代工、贴牌为主的价值实现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国公司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增强对要素市场和产物市场的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控制能力,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自主地配置资源、要素和市场网络,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探索高效协同实现路径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摸清产业基础短板和薄弱环节,精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聚焦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加快构建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发挥政府统筹整合资源作用,健全技术研发、产业化等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的生态环境。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强化产业链核心公司“链主”地位,积极发挥带动作用,提升上中下游公司合作效益。引导公司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隐形冠军”公司。支持有实力的制造公司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上中下游公司和制造业同行提供专业化服务。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在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发展一批未来产业。

叁是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创新。总结保障供应链循环通畅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应急反应体系。组织对重点产业国际供应体系进行评估,对单一来源或供应脆弱的环节,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及策略,提升供应链弹性。支持“链主”公司灵活采用多元化经营、纵向一体化、产业联盟等方式组织上下游生产,协调“链”上公司分工合作和价值创造。

四是大力推进价值链迈向高端。突出头部公司创新引领作用,鼓励整合创新资源,紧盯技术前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创新,主动以新产物、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价值分配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环节,组织各类创新资源开展集体攻关,加快摆脱价值链被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实施品牌、标准国际化战略,提升无形资产在国际价值链分配中的作用,改变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价值实现模式。

五是大力推进产业开放合作。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加快引入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带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大力支持我国产业和公司“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责编:刘琼、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