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赵振华:东北振兴要坚持产业升级方向不动摇

赵振华2023年10月11日09:34来源:

原标题:东北振兴要坚持产业升级方向不动摇

作者:赵振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不仅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1.产业升级实质是新科技的广泛深度应用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具有内在联系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统称。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产业不断升级的历史,社会分工和生产力进步促进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业发展反过来助推新的分工和生产力进步。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犹如森林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没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第叁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产业不断生长和迭代就是产业升级,其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物及服务的效率、质量和附加值。

产业升级实质是新科技的广泛深度应用。广泛指新科技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度指新科技应用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技术进步无止境,产业升级不停步而且呈现不可逆转性。产业升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旧的产业不断被淘汰。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从产业演化史来看,原始社会末期只有农业即第一产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工业即第二产业,在农业和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服务业即第叁产业。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公司创新十分活跃,产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升级和迭代。过去曾用夸张的手法说有叁百六十行,而今究竟有多少个行业则很难统计清楚。

二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日益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如第一产业内部水稻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出现了稻虾共养、稻蟹共养、稻鱼共养等;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如渔业与光伏发电融合形成渔光互补;第一产业与第叁产业融合如农业与文旅业融合产生了观光农业;第二产业与第叁产业融合如工业与文旅结合产生了工业旅游,等等。

叁是信息技术助力产业升级。进入信息时代,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加速发展,分工向纵深拓展,产物和服务的品质越来越好,个性化越来越强,定制化生产成为趋势,附加值越来越高。反观农耕社会,分工不发达,产物规模小、自然形成的规格多,缺乏统一标准,品质不稳定,附加值低;工业社会,分工深化,产物规模大,规格少,标准统一,质量相对较好,但大规模排浪式生产和消费,带来短时间内“流行”等现象。

四是跨国融合加速产业升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工与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的跨国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产物的设计、零部件的生产、组装、销售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越来越多的产物很难确定是哪国制造的。

五是产业升级具有非均衡性。科技进步呈现非均衡性,决定了产业升级也不是同一时点在各个国家或地区匀速推进,而是在世界各地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和转移性,谁抓住了机会,谁就可以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极大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各个地区必须牢牢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着力持续推动全面创新、深度创新、持续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2.辩证认识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要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条分缕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化解。

从优势和机遇来看,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东北大地,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把脉问诊,指明方向,给东北人民以极大鼓励和鞭策。二是东北人民具有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无论是在战争年代、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人民以特有的精神气质,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乐章,创造了无限荣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强调,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东北要全面振兴,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千百万东北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好这一最为宝贵的资源。叁是东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第一产业来看,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得天独厚,粮食及其他土特产物产量高、总量大、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从第二产业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叁分之一强布局在东北地区,经过几十年发展,实体经济积累了雄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和重化工业独树一帜;从第叁产业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冰雪摇身一变成为拉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冰雪经济异军突起,过去的冰天雪地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黄金宝地。从区位优势来看,东北与朝鲜、俄罗斯接壤,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开展边贸的独特优势,加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必将形成新的改革动力;从科教资源来看,东北地区拥有众多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四是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科技革命多领域展开,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在看到优势和机遇的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到,东北地区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大、负担重,民营经济发育不充分;产业结构中“重重轻轻”,不够完善;价值链结构中,无论是重工业、重化工业还是农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链条短、附加值低;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市场发育不充分等。对此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3.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把牢产业升级方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抢抓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机遇不常在,稍纵即逝。“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产业升级固然是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更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个国家或地区,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抢抓机遇,才能把握机遇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四十多年来,我国抢抓机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力追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越来越多的产业由过去的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产业升级呈现加速升级和迭代之势。我国通信领域3骋跟跑,4骋并跑,5骋领跑,就是有力明证。当今时代,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就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抢占先机,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科技革命的机遇,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找准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的生长和升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产业的细胞是公司,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关键都在于公司,公司生长同样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构成营商环境的要素固然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法治环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必须用法律来保护市场平等竞争、规范公司伦理、塑造公司诚信。绝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搞双招双引,否则必然是适得其反,破坏营商环境。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胜过一切优惠政策。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动力来自科技创新。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有落后的产物,没有落后的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同时可以衍生无数新兴公司进而形成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信息时代,要有互联网思维,放眼全世界,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全球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要把东北地区显着的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融合为产业升级的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打破科教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公司的深度合作,把公司实验平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市场机制融为一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要走进公司,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公司研发人员要走进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实现良好互动。教研人员等要从公司问题中遴选科研主攻方向,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公司实际问题上。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多重收入。重工业和重化工业是东北的主导产业,一方面需要抢抓数字技术的机遇,加快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着力开发下游产业和产物,增加附加值。尤其要关注的是,产业升级涉及政府、公司、社会等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少数公司、少数人的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八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推进产业升级的磅礴之势。

(责编:蔡雨荷、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