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李秋丽主持完成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元代易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颁窜齿040),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张鑫、蒋承伟、李磊等。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周易》经传成书,易学家对于经传的解读与研究构成了易学发展史的丰富内容。元代易学前承宋代易学之遗绪,下启明清易学,不仅对明代官方易学的形成颇有影响,还在从宋代易学到清代朴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易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阶段。元代易学内容繁多,易学着作丰富。易学家面貌各异,皆有其自身特色,他们的易学贡献呈现出元代易学发展的生生不息的面貌。元代时,由于官学推崇,易学承袭两宋,奉程朱为易学正宗,易学家以治宋易为主,尤其是治程朱易学居多,重在解释和阐发程朱易学,阐发和完善儒家义理。在程朱易学流行的同时,也有其他易学流派在逐渐发展。
该成果的意义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于从整体上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易学本身学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周易》本身有其自身的学理内涵,元代易学对这些易学基本问题的把握和解释有其独特的地方,为我们今天重新诠释《周易》经传、建立一个兼顾象数义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诠释学体系,能够提供资料和方法的借鉴。二是对于进一步把握和理解整体易学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将元代易学重新置于当代学术视野之下,专门从易学史角度总结和检讨其所取得的成果、使用的方法和所彰显的求实学风,揭示其内涵、特点及其对于今天易学研究的意义,有助于整体易学史的研究。叁是对于深入理解元代经学、元代思想史具有根源性意义。易学是一门复杂的专门之学,它是思想史和经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易学中的理学问题也都是思想史和经学史的核心问题,本课题从易学角度阐明理学问题,更深入地认识易学的发展史,对于全面深入地开展此时期的思想史和经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四是具有现实意义。元代易学内容丰富,尤其是在象数易学研究方面对于天人关系的诠释对于今天的传统文化复兴与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成果对元代易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元代易学的发展既是易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经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百年元代易学薪火相传,其成就虽不及宋代易学之辉煌,但是直接关系到中华学术慧命的传续。该成果从易学发展史的整体视野出发,择取20位有代表性的易学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易学思想的把握,梳理了元代易学产生、发展、演变的脉络,揭示了元代易学的基本精神,阐明了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该成果借鉴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易学在象数和义理上的不同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易学家个人的主观研究结晶,还有社会场域对其的制约。场域不同形成了不同易学家共同体。首先面对宋元易代、蒙古入主的历史情势,有着积极促进与不愿合作的差异;其次随着程朱理学被尊为国家意识形态,朱熹后学以及故里易学研究队伍被凸显,尤其图书易学研究被发扬;最后还有着奉持蒙古与汉、儒和道等不同文化的差异。根据这叁方面,元代易学家可分为七种类型的共同体。
第一是元代理学家易学。许衡易学义理与象数兼综,对程朱易学皆有继承与发展。其易学开始于王弼易学,后又程颐易学,再又朱熹易学,体现出一种对义理易学与先天象数易学的综合创新。刘因对象数易学尤其是对图书易学的推重,当对整个元代兴盛的图书象数之学有助推之功。不同于许衡的“私言”研究,吴澄“纂言”具有对程朱易学尤其是朱熹易学之正统尊崇的自觉,通过象数而入于义理。故易象学用力颇深,取得较大成就。吴澄对于《周易》经传所做的义理诠释也是有目共睹,对于易学术数慧命的传承功不可没。吴澄弟子鲍恂继承了吴澄的易学,对朱熹易学做了提纲挈领的解说。
第二是元代隐士易学。面对宋元易代、蒙古入主的境遇,注重气节的宋末读书人中有部分采取了与蒙古政权不合作的态度。特别是那些以“南人”为主的士人并不接受元朝统治的合法性地位。因此在易代之后,往往隐居山林或书院,避世读书,着述以传世。王申子易学汇通象数与义理,一方面推动了图书之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丰富和完善了朱熹之学。丁易东以易象为核心,以易图为线索,既继承发扬了汉易,也吸取了宋代易图学的营养,从象数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解释《周易》经传,是元代易学家群体中比较有特色的。黄泽易学提倡立足于《易》之本,因象以明理,于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皆有发挥,关注象学本源,是元代象数易学的代表性人物。
第叁是元代朱子后学易学。与程朱理学被尊崇相应,程朱易学尤其是朱熹易学研究进路和思想被继承,形成了一种宗朱、述朱和翼朱易学研究思潮。其中,元代朱子后学的易学研究是这种思潮的发轫。对于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的解读与诠释是核心内容。胡方平通过朱子及后学诸家之说,对《易学启蒙》中的象数易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说。熊禾以阴阳进退之理以明卦画阴阳之进退。蓍策阴阳之进退、变占阴阳之进退。熊禾多年授徒讲学,对朱子易学的传播做了很大贡献。熊良辅旨在羽翼《周易本义》,有集合众说、保存散佚文献之功绩。
第四是明官方易学之先声。作为朱子后学的胡一桂、胡炳文、董真卿等人的易学在明代被收录进《周易大全》,成为官学。胡一桂易学思想基本避免了对朱子易学本来面目和思想精义的遮蔽和歪曲,主观上实现了他弘扬朱子易学的为学目标,客观上也造成了不仅对明代官方易学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而且他在《易》学文献搜集和整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图书之学、易象说等方面思想,也对清代易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胡炳文坚守朱熹易学,在儒家视野下诠释、理解《周易》,在注《易》过程中折射而出的充满忧患精神的人文品格,呈现出身处易代之际的思想家独特的思想品格。董真卿是元代会通程朱易学的代表人物,由《周易会通》对明代官学《周易大全》编纂的影响可见其书本身之价值与意义。
第五是元代汉化易学。随着元灭辽、南宋,实现了中国大一统。在其大一统过程中和之前后,北方少数民族就开始了其接受汉化的过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大都仍处于原始宗教信仰时期,都重视占筮文化。蒙古征服中原后对《周易》也十分重视,正是看重其所具有的卜筮功能。随着汉化程度加深,《周易》的人文易的层面被越发重视,出现了汉化易学形态。其中,以金人耶律楚材、蒙古人保巴堪为代表。耶律楚材对于《周易》中的术数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保巴易学作为元代易学研究的少数民族代表之一,其易学既重义理阐发,在象数学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是对程朱易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是元代图书易学。由宋至元,图书易学日渐繁盛,各种图式迭出,易学家们围绕着河洛、太极图、先天图等诸多图式,反复演说,使图书易学成为元代象数易学的主流。在图书易学发展的同时,亦有易学家开始对图书易学进行反思与批判。张理总结了宋代的图书之学,他创制了诸多形式复杂的图式,以图说理,他的易学为元代易学增添了更为浓重的图书易学的色彩。钱义方以图式解说《周易》,在程朱理学定于一尊的情况下,能够突破权威束缚,检讨《河图》作《易》之非,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真精神。陈应润易学的主体是其对卦爻变化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的文本解释,然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是其对图书易学的批评。
第七是元代道教易学。南宋灭亡后,经历了国破家亡、朝代更迭的耻辱,很多知识分子由儒入道,推进了元代道家道教文化发展。全真教与易学有密切的关系。雷思齐提出“河图四十”说,是图书之学的新发展。俞琰于易学发明象数学,并援易入道,借易道来推明内丹学。他的易学思想不仅有功于易学,还推动了道教内丹学理论的发展。
该成果的重要观点如下。
(1)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入主华夏的时代,其政权首先面对一个被中华文化接受、认同的问题。在许衡、吴澄等硕儒们的推动下,蒙古族开始了由游牧文化向理学文化转向。(2)元代程朱理学虽然被尊崇,上升为官方学术地位,但因为牵扯宋元易代、蒙古入主带来的士人气节问题,心性儒学的创新性不如宋明两代充分,元代理学家们对理学之义理层面多是承继。然而,“约礼”层面不足,“博文”层面却得以充分发挥,元代经学研究蔚为大观。《易》为群经之“首”,对该经的解读成了元代士人的重要课题。与理学成为官学相应,元代易学形成了一种宗朱、述朱和翼朱易学研究思潮。元代朱子后学胡方平、熊禾的易学研究是这种思潮的发轫。其中,胡一桂、胡炳文都是朱熹故里徽州学者,董真卿是胡一桂弟子,他们作为朱子后学,对明代官方易学的形成做出贡献。(3)契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中的精英有着汉化自觉,在这个汉化过程中,他们的易学研究实现着民族自身原始游牧文化中由重占筮发展到重视人文易的转型,耶律楚材、保巴易学体现着接续程朱易学、高扬易学中人文精神的特色。(4)宗朱是元代易学的基调。无论是理学家易学、朱子后学易学还是汉化易学,都体现出宗朱的特点。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成为元代易学诠释焦点,形成了大量对文本的注解,对两着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料。(5)图书易学是元代易学的重要内容。易学家们不仅对朱子先天学有所继承、发展,还创制了多幅易图对易道进行多维度、更深入的解释,丰富了图书易学的内容。当然,图书易学盛行也带来了新的学术流弊,元代钱义方和陈应润对图书易学的反思与批判,引发了后世对图书易学的更客观认识和评价。(6)随着宋元时期图书之学盛行,不少易学家借鉴道教文化,将《系辞》的天地之数和大衍数与河图洛书相配,创制不同的解《易》图书、构建不同的易学体系,又促进了道教易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