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鹏,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新书推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旨在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更好地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的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尝试回答这一重要问题。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的学术专着,较为完整地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的研究框架。作者以制度这一视角切入,从理论、历史、实践等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的内涵结构、历史演进、实践成效、发展进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从何而来、有哪些、好在哪、如何完善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具体而言,这一着作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理论视野宏阔,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从全书的谋篇布局来看,该书遵循认识发展逻辑,首先以“导论”的形式阐述了民生问题的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深度解读民生与发展、民生制度与民生建设的内在关联,进而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的历史演进、框架结构和建构路径。其次,正文六章分别从教育制度建设、就业与分配制度建设、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养老制度建设、救助扶助制度建设、住房制度建设等六个领域,全方位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的实践样态。最后,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的成就、经验以及理论与现实意义。具体到每章的叙述而言,以发展历程、现状分析、路径对策的逻辑思路进行勾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是学术性、大众化兼具,说理透彻,表达鲜活。一方面,作者在全书的理论论证中,不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于民生问题重要论述的科学提炼,对民生制度现状的深刻分析,还是对民生制度演进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梳理,都能较好做到论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例如,其归纳总结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渐进式改革等制度建设经验,都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支撑。另一方面,该书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摆事实讲道理,用大量实例和数字说话,生动展现了民生制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显着成就。同时,该书力求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论百姓理,具有语言大众化、生活化的鲜明特点。譬如,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认为人民群众不仅关心“有学上”的问题,更关心“上好学”的问题,不仅追求入学机会公平,更追求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在分级诊疗制度中,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守门人”的角色,促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病有所医”的目标。
叁是问题意识强烈,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研究范式上,该书从制度视角考察和研究民生保障和改善问题,突破了以往民生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的研究范式,实现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直接对接。在具体论述中,重视对我国民生建设当前所处阶段的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协同跨进的新阶段,解决民生问题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继而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展开对各领域民生制度的现状分析,从民生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民生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民生问题产生的具体制度成因叁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既包括宏观发展方向也涉及微观对策建议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民生制度建设、将民生保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