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苏芳: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苏芳2024年08月02日09:32来源:

原标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苏芳,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叁北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系列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西部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尚未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加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对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持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保护,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守住底线

强化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保护,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住底线。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是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应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物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叁大空间格局,并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聚焦区域性、流域性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因地制宜实施精细化管理,防止“一刀切”。其中,成渝、北部湾、宁夏沿黄等城市化地区应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叁江源、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生态功能区应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物;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农产物主产区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修复,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应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关注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风险应对,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其中,应特别重视并大力推进青海叁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青藏高原和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以及京津风沙源头治理等。另一方面,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叁大保卫战,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可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西部地区有着众多独特资源优势,高水平保护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强化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深化重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可因地制宜发展风电,有序利用光伏,多元开发生物质能,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有效释放清洁能源发展潜力。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产物供给体系。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未来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塑造全球绿色低碳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加强科技支撑,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西部地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强化产物绿色设计,打造绿色低碳产物供给体系,并通过绿色低碳产物供给有效带动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西部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船舶、飞机等低碳交通装备,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

畅通生态产物价值实现渠道,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架好桥梁

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生态产物价值实现路径,拓宽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可将西部地区厚植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

搭建生态产物交易平台,实现生态产物供需精准对接。生态产物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其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一方面,探索政府主导、公司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物价值实现路径,建立信息畅通、市场开放、竞争有力的交易平台,并不断提升经营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物,创新“生态信用贷”模式,并强化交易平台金融对接、担保服务等功能,促进资源投资与产权交易,破解社会资本“不好投”“不敢投”的难题。

积极探索生态惠民共富模式,推进生态产物服务渐进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优良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把生态产物价值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不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必须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理的生态税收和补贴,使生态产物供给者和消费者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升生态产物和服务的效能。结合西部地区低碳绿色农业项目,培育绿色农业龙头公司、专业化生态产物经营开发主体,支持创建区域知名品牌,建立持续性的利益分享机制。

(责编:金一、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