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战略部署。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应支持各种所有制公司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加强产业协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侧重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各具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逐步呈现出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局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产业协作,在产业链上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助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和优化我国经济总体布局。通过构建全产业全链条的合作互助机制,引导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序开展产业转移与合作,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定位清晰、各具特色、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能够显着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在合作中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加强产业间协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引领作用、主导作用,促进国有公司发挥主体责任,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保障、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面提升国有公司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国有公司战略重组,打破公司边界,发挥国有公司协同优势,牵头构建产业链共同体,加强不同所有制公司在产物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宽产物市场供给途径、提升生产性消费的质与量,为民营公司发展提供更多基础设施和公共产物等服务的同时,提高国有公司核心竞争力,夯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加大对以民营公司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支持力度,吸引民营公司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鼓励民营公司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民营公司的产业集聚效应,强化中小型民营公司的“链内融通”,拓展“链间协同”,并以龙头民营公司带动上下游公司拓宽市场,深挖市场需求潜力,形成高质多元化的产业供给体系;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集群,凭借其新技术、新理念打造经济新模式,不断优化市场格局,抢占竞争发展新高地。民营公司凭借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反应,借助相互间结成的经济关系网络和较为活跃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市场运营能力,可以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链中的补链、固链、强链功能,拓宽国有公司发展空间格局,强化国有公司的产业发展根基和发展能力。
强化创新协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各类公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实现协同创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促进各种所有制公司强化创新协同,有利于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创新要素充分涌现,实现深度合作,最终形成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国有公司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具有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承担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条件,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和重要阵地。非公有制公司有着较为快速的学习跟随能力,具有鲜明的内生创新特质和一定市场需求导向的科研组织模式,敢于涉足新领域,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因此,以民营公司为主的非公有制公司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当前,重在建立健全国有公司开展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完善国有公司推进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积极开展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集中优质资源开展原始创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重大技术的创新攻坚和发展进步;探索构建重大战略成果转化应用体制机制,加大对专利技术的应用考核力度,推动国有公司的原始创新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走向市场,加快形成原始创新策源地,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敏感度高、反应速度快、决策链条短、学习模仿能力强等优势,精准瞄准时机进入市场,系统集成生产要素重点攻关,通过学习模仿等方式向技术先驱学习,进行具有高度集中性、方向性和针对性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改进产物性能,完善生产工艺,从而有效规避初期研发风险,生产更多创新产物和服务。为此,应支持有能力的民营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公司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使产业链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为市场提供多样化优质产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协同,既能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奠定创新基础、引导创新方向;又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提供经过市场检验的最新技术,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转型升级。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用好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研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协同,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协同互促。
深化资本融合,在激发各类资本活力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资本融合发展进程持续加快,逐步形成互通互融的发展局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入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的基本框架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体现,能够在带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助力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率和存量效益,有利于各种资本形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举措。
促进资本有机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使国有资本具有的雄厚资金实力、较低融资成本、更强资源获取能力以及良好社会信誉等基础优势,与非公有资本具有的低投资门槛、小体量快回报等灵活优势相结合,既能够有效发挥国有资本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功能,将国有公司的丰富资源、综合实力、规范化管理应用于非公有制公司的发展中,增强非公有制公司的整体实力;又能够彰显非公有资本的独特作用。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制度、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公司中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的深度融合,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