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曹小云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民国时期方志所载方言词汇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叠驰驰108),最终成果为专着《明清民国时期方志所载方言文献整理及词汇研究》。课题组成员有:曹嫄、孙玲、杨军、赵日新、秦名娟。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材料的发现与使用是推进学术进展的重要条件,语言研究也不例外。
该成果旨在全面搜集、整理明清民国时期旧方志中所储存的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文献,进而开展旧方志中所见的方言词语及其释义整理研究,为明清民国时期汉语方言音义演变研究、民族语言词汇音义演变研究、小说戏曲文献研究以及大型历史方言辞书编撰等提供新材料、新语料。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1.首次大规模汇集旧方志中的方言文献
我国现存明代以来的旧方志有近9000种,这是研究明清民国时期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宝贵资源。
最早注意并整理研究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是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先生,他用十多年时间,从数百种旧方志中辑录了272种方言文献,并于1963词1972年以影印的方式陆续出版了9卷本《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此后,国内学者逐步认识到这宗资料对方言演变研究、明清小说戏曲文献研究、近代汉语词语考释以及大型历史方言词典编撰的重要价值。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这宗资料体量的认识尚不到位。
实际上,《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所录的272种方言文献,远非旧方志中所储存的方言文献的全貌。根据项目组大规模的搜集,共得明清民国时期旧方志中方言文献964种,种数上超过《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3倍,字数上接近《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6倍。
964种方言文献中,所记录的主要为汉语方言,包括官话、晋语、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平话和土话等;此外,还包括我国境内民族语言,如西南地区的壮语、苗语、瑶语、彝语、夷语、藏语,中部地区的土家语,北部地区的蒙古语、满语、索伦语、鄂伦春语等。
地域上,964种方言文献,覆盖今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编纂时间上,南宋1种,明代29种,清代484种,民国450种。
964种方言文献中,保存了方言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着述方式上,或为方言字音词义的绵密考证,如光绪《畿辅通志》、宣统《东莞县志》、民国《潍县志稿》、民国《奉天通志》等,每考一音一义,实际上就是一篇精干的学术短论;或为直解式的注音释义,如崇祯《太仓州志》、道光《永州府志》、光绪《罗店镇志》等。篇制上,或为鸿篇大论,如民国《鄞县通志》“方言篇”达700多页,光绪《嘉应州志》、光绪《畿辅通志》、光绪《顺天府志》、民国《潍县志》、民国《新纂云南通志稿》、民国《福建通志》等均达数万字;也有少量仅为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字的零星短札。着述结构上,或严密科学,如民国时期的《洛川县志》《宜川县志》《同官县志》《鄞县通志》《定海县志》,对所录方言的声韵系统、同音字汇及方言词均有比较系统的反映;更多的是仿《尔雅》体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排列所录的方言语词,如民国《象山县志》、民国《新修大埔县志》等。
964种方言文献中,约有50种左右为民族语言资料的记录。这部分文献主要是以汉语译音的方式记录民族语言词语,如光绪《古丈坪厅志》、光绪《绥远志》、民国《黑龙江志稿》、民国《贵州通志》、民国《八寨县志稿》等;也有一些旧方志记录了壮语、彝语、夷语、藏语,蒙古语、满语、索伦语、鄂伦春语、缅语的文字资料。
经过大规模的搜集,基本上弄清楚了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存量、着录体式及着录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明清民国时期汉语方言音义演变与民族语言词汇音义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精心整理旧方志中的方言文献
964种方言文献,其主体是县志。县志的实际修撰者往往并非高儒硕士,县志的撰写与刻印校勘也不如经书等精细。加之旧方志中征引历代文献数量巨大,而修撰者引书十分随意,节引、误引、改字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为保证所辑出方言文献更便于学界使用,必须对964种方言文献加以校勘整理。
一是校勘。凡有碍原文理解的错漏之处均加以校勘,重点复核了数量巨大的古籍引文,共出校记近5000条。
二是标点。波多野太郎《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仅仅是原始文献的影印,未对所录资料进行整理,不便于学界使用。本成果对964种方言文献进行了新式标点。旧方志中大多数引文不完整,项目组在校勘的基础上,对凡未出现明显误引或不影响文意理解的引文,对节引、改写的引文,虽不是被引者原话,均从提示引文起讫的角度,施加了前后引号,从而使文本的层次更加清楚,更便于学界使用。
叁是处理用字。旧方志用字情况十分复杂,大量使用记音字、异体字、俗体字和字书罕见的自造字。本成果对记音字保留原貌,不做校改;对仅存在位置关系变化的异体字以及少量常用字进行了字形统一;对大多数其他类型异体字、俗体字,考虑到或存在别义作用,或存在标识方音作用,或体现方言用字特色等,均保留原字,不予统一或改为正字。
3.逐篇叙录旧方志中的方言文献
964种方言文献篇幅较大,为便于学界全面研究和整体认知这宗材料,项目组从文献学的角度,对964种方言文献逐篇进行了文献叙录,全面叙述了所出旧方志属今省市县、方志作者、方言部分所出卷次、所录方言的内容、条目数量、分类原则、着录方言的体例、现存版本等基本情况。
以现代省级行政区划为第一级编排单位,省级行政区划按由北向南的地域顺序排列;再以地级市为第二级编排单位,各地级市按由北向南的地域顺序排列。省级行政区划内部,按先通志(包含少量区域志)、后市县志的顺序排列;各地级市内部,按各县所处地域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同一市县志,按成书或刊刻时代先后的顺序排列。这种编排顺序符合方言学研究的要求,有利于从对比中分析方言演变、发展的轨迹。
4.系统整理旧方志中的官话方言词及其释义
旧方志中不仅有丰富的方言词,还有方志修纂者对所录方言的注音释义,这种当时当地人的记录与释义无疑对研究当时当地的方言音义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本项目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分区标准,选取明清民国时期相当于今官话方言区中的335种旧方志,对其中所录的22700余条方言词语(包括少量短语、俗语)及其释义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研究,完成了《明清民国时期方志官话方言词典》一书。《官话方言词典》收录词目,集中呈现了明清民国时期今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和兰银官话区中方言词形、方言语音和方言词义情况的基本面貌。如表示“昨天”概念的44个记音形式,如挨里、捱儿、咧隔、列个、厌每、晏儿(个)、谚来哥、业、夜儿、夜儿个、夜格(隔、个、过)、夜拉个(过儿)、夜来、夜来哥(隔、个、科)、夜里、夜里哥(格、隔、各)、夜了、夜日、夜一、早隔、贼慢、昨、昨晡日(夜)、昨儿个、昨隔(个)、昨里、昨日、昨天等。《官话方言词典》还对335种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方言属性进行了细致的查考,均细化到属今之何种方言区、何种方言片和何种方言小片等。
5.开发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检索软件
课题组对《明清民国时期方志官话方言词典》中所收录的22700余条词语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了“明清民国方志官话方言词汇检索系统(网络版)”。
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可以顺序浏览词条,查看感兴趣的词条及其相关信息。
第二,可以关键词模糊检索,查看包含某一关键词的全部方言词及其通行时期通行范围。
第叁,可以设定查看某一方言志全部词汇。
第四,可以根据不同研究旨趣从不同角度检索相关词条。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第一,较为全面地搜集整理了旧方志中所储存的方言文献,为学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明代以来方言方音、词义演变情况提供了新的材料。
第二,对近千篇文献进行了文献叙录,为学界全面研究和整体认知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研究资源、快速查阅了解旧方志中方言文献基本情况提供了便利。
第叁,22700条官话方言词及其释义,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的方言分区以及方音、词义的演变提供了直接资料,为修订大型历史方言词典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为准确理解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