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吴传俭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康资源跨期配置优化路径与政策选择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7础骋尝024),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徐晓莉、张京奕、罗琰、郭风龙、王玉芳、于娱、朱友艳。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成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将健康纳入一切政策”和“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等系列指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阐明健康资源跨期错配原因的基础上,对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周期的配置方式进行优化,使健康资源、健康服务产物、健康风险在全生命周期上实现最优匹配,推动形成健康风险社会共治格局,确保包括弱势群体在内全体人民显着公平获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并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为实现高水平全民健康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与对策建议。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健康产物是所有消费产物中用来维护健康、治疗疾病和保障生存的特殊产物,因而健康产物生产和消费应该放在优先地位。但健康产物尤其是与疾病治疗的相关产物,由于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在经济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其健康资源配置和产物生产的数量不足或偏离最优配置水平问题,以及人们在可支配财富中预先用作健康保障资金的储备和配置方式也相应存在总量不足或缺乏效率等问题。
从更加理性的角度,人类社会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与发展,健康既是维持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健康资源在所有经济资源配置中,应该始终处于优先战略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针对健康产物生产与供给中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平衡等供给侧问题,以及健康产物消费或使用中的过度医疗、非理性竞争和健康保障资金储备不足与配置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有必要通过适度的强制措施、合理的经济激励和必要的健康服务管制,对健康资源的配置总量、配置方式结构和优质健康服务产物供给进行错配纠偏和优化改进,确保全体国民都能够获得必要的高质量健康服务产物,推动健康风险治理和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
健康产物生产和消费使用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健康风险损失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容易受到现实中确定性消费需求的不利影响。在经济资源配置上,人们将经济资源总是优先配置到确定性消费需求的满足上,而不是用于优先满足或然性消费需求。行为经济学对人们的这种资源配置行为的原因解释,在于人们很容易不能满足需求,在心理账户上将其编码为“损失”,导致确定性心理损失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心理紧张,与未必发生的风险损失及需求相比较,更容易占据优先安排的位置,从而很容易导致用于应对健康风险的资源错配问题,尤其是用来满足未来需要的跨期配置健康资源,更容易受到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影响。只有将经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方法相结合,阐明健康资源跨期配置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对资源错配进行合理纠偏,并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不断促进配置方式优化调整。
经济资源的配置目标在于用最小的资源投入总量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在资源消耗程度最低的水平上实现消费需求的充分满足。健康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中的特殊资源,所有健康保障政策无非就是将有限的经济资源,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不断优化,在确保最大程度生产出具有高水平身心健康的全体国民基础上,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价水平,以不断降低健康资源占用数量,或者用有限的健康资源实现最大的产出水平。
要优化配置好健康资源,必须充分满足有效配置的叁个基本约束条件:一是确保健康保障所需求或者需要的健康产物与服务的充分满足,总供给与总需求必须保持在有效平衡的水平上;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健康产物与服务生产的经济资源消耗,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的健康保障资金的占用,其中最典型的途径就是用健康保险的少量保费替代大额医疗储蓄,以及少量的健康风险治理投入使医疗费用支出显着减少;叁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既要实现健康产物生产的各种物质要素的组合,又要实现生命健康生产的优质健康产物、优质健康服务和疾病治疗或健康促进的正确匹配,并激励健康产物生产者和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
由于经济资源配置的有限性、健康生产信息的不对称性、经济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等,再加上对健康服务产物需求总是超越现实生产能力,因此现实生产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健康服务产物需求总是存在供给与需求矛盾冲突,尤其是对更健康、更长寿和更幸福的特殊追求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显。诸如购买健康保险和具有保单抵押价值的人寿保险等消费型资源跨期配置方式,普遍存在保险密度和深度偏低问题,从而导致保额严重低于健康风险损失。因此,健康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健康产物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优质健康服务区域分布的优化,推动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健康保障资金配置方式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健康生产产物和服务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现代文明社会已经摆脱了原始社会抛弃老弱病残的野蛮蒙昧状态,既不轻言放弃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也会尽力规避任何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的健康风险。也正因人们不能轻易放弃健康和生命,所以现代社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集体互助疾病治疗付费方式,以应对一个集体成员可能随时发生的健康风险和疾病。医疗费用的预付费制度和众人共筹等集体保障方式,正是人们的经济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共同体现。没有社会责任或者家庭责任也就没有共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不存在所谓保障国民健康的国家责任。也正因如此,与经济目标密切相关的健康资源跨期配置,总是与面临医学伦理或道德规范的冲突问题。一个生命到底是否值得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加以挽救,以及用多大的经济代价进行挽回,并且被挽救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多大的痛苦,都需要加以慎重考虑。
对健康风险因子抑制或积极防治通常面临两难性问题困扰,这是由于健康风险因子产生及其对生活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辩证关系。人们在消费某种产物或者服务获得所需要的效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应,诸如吸烟、饮食、居住和就业环境,等等。因而,到底用多大的经济代价和消费需求的抑制,才能消除各种消费或生活方式中的不利于健康的负面效应,也与认识和经济收入的水平密切相关。而这些健康风险因子是非常广泛的。显然治理起来的难度也是很大的,越是不健康的消费产物或行为往往越具有成瘾性和短视性,既对健康造成伤害,也大量占用了本可用于健康保障的资金。
事实上,人们对健康风险的厌恶,使人们总是在设法干预不健康的风险因子,但对健康风险因子的干预不仅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有时还需要具有更高水平的生产能力。不但解决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即便是应对诸如手机辐射性伤害,也同样需要提高应对负面影响的生产技术。我们在健康风险因子的干预上,显然只能采取更少使用的方式,免于直接遭受健康风险因子的危害,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提高,这些方式终将发生改变。
对此,该成果更多侧重于更加迫切的经济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将有限的资源按照问题的急缓轻重,确定优先配置使用的领域,以期望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更健康的身体,并实现全生命周期财富最大化,然后以此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和财富的良性发展。尽管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既需要日常消费食品的满足,更要满足对必要的高质量健康产物的需求,而正如传统经济学在分析经济资源稀缺性时所强调的那样,二者往往存在可支配资源或者收入上的冲突,而且健康产物和食品消费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食品消费比健康产物与服务消费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现实迫切性等。
通过合理配置健康资源实现高水平健康保障目标的命题,包含着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确保全体国民获得必要的高质量健康服务,以保障身心健康这个基本前提得到充分满足;二是利用健康的身心创造更多劳动财富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为自己生产出更多真正自由的时间,为自身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自由支配时间。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奋斗者的新时代”,要确保人人都能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更多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会,就必须首先确保人人都能够获得全方位全周期优质健康服务,这是健康资源配置和健康保障的基本要求。
健康储蓄方式能够形成更好的健康保障资金筹集预期,并且可以更好地调节各种现实消费或者资金使用需要,但也容易受到大额医疗费用支出困扰,需要大病保险提供补充保障。诸如健康保险等消费型的配置方式,虽然可以通过支付少量的连续保费或期权费,获得当期最大消费体验和需求满足,但也面临保险覆盖范围偏离实际需要困扰,也需要储备一部分用于应对保险补偿范围之外的费用支出。面对健康保障和生命健康生产的特殊需要,有时不得不通过向政府或社会寻求医疗救助或借债,弥补健康保险和储蓄与必要的优质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缺口。
因此,健康资源配置难以通过某种或几种方式就能充分满足未来应对健康风险的需求,只有通过多种配置方式的有效补充,才能充分利用各种配置方式的优势,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实现充分的健康保障,从有限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健康保障和财富投资回报,从而在实现有效健康保障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实现全生命周期财富最大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健康和财富准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的阶段性目标,也是未来健康保障事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该成果的突出特色在于构建了两阶段健康生产函数,从而在两阶段健康生产函数基础上,从影响健康资源配置的信息距离、利益距离、决策的时间跨期偏好和空间偏好等四个维度构建主体分析框架,在细节上融入行为经济学等方法体系,进而完成了对健康资源跨期配置问题的系统性研究。
在学术价值方面,该成果提出了健康普惠金融理念,这对改变人们的健康资源配置理念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据此,该项目将健康资源配置的理念从直接的健康保障目标,进一步提高到实现全生命周期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这对健康资源配置和健康保障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在应用价值上,为更好地解决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和配置方式不合理,以及解决办法提供从理论、方法手段和实证结果上的支持,从而为人们如何根据自己的配置方式选择偏好和经济能力选择更好的资源配置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对现实资源配置情况和健康保障效果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提供了国内外健康资源跨期配置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