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搭建立体传播平台
近年来,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党报总是拿出足够版面连载《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的内容,并组织刊发书评予以全方位推介,使这些书在更大范围产生影响。同时,还注重发挥报社所属网络、子报刊和出版社的优势,实行报网互动、编读互动、报书互动、报刊联动,积极开展专家在线访谈和网民在线交流,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构建传播体系,形成宣传合力,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大传播效果,受到广大读者、网友和专家学者的好评。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认为:“党报党刊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作为政治责任来履行,只有在思想上、感情上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同、真诚信仰,才能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落实大众化的要求。”
中央各主要党报党刊注重发挥优势,着眼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思想实际,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组织刊发大量运用大众化的方式和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理论、解读中央政策,群众爱看、看了管用的理论文章,让群众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管用、解渴。
随着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一个由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网络搭建的理论大众化立体平台已经形成。
与通俗读物相呼应,中央电视台本着思想上贴近百姓“接地气”、内容上关注现实“解心气”、形式上大胆创新“聚人气”的要求,先后推出《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苍产蝉辫;电视片。这些节目没有居高临下、照本宣科的说教,以“百姓视角”看问题,以“百姓语言”讲道理,以“百姓故事”举例子,以“百姓需求”找落点,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着力加强政策解读。如《七个“怎么看”》邀请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做主讲嘉宾,请部分观众和网友参与,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专家学者进行现场分析。大家以面对面的方式展开讨论、平等交流,甚至交锋,各方观点相互碰撞,最终正本清源,形成思想上的统一,产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农民工郑春兰看了节目后说:“我和老乡们一同收看了节目,大家说节目反映了农民工的心声,部长的回答让我们感到心里踏实了。演播室里不仅有讨论,还解决入学难等实际问题,就像是开现场办公会。”
着力贴近群众关切
今年7月,中宣部向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旭东社区赠送《七个“怎么看”》,社区居民黄文轩说:“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困惑和问题,看了这本书就明白多了。”随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方面的作用,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理论大众化,让科学理论真正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武器。科学理论能否满足群众的需求,从而实现大众化,关键在能否将科学理论通俗化,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人们的头脑和心灵。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充分发挥通俗理论读物的作用,把它们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材料,引导大学生学好、用好通俗理论读物,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说:“我们在教学中把《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阅读,围绕大学生思想实际,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帮助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帮手,许多青年人伴随着这些通俗理论读物读完大学、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
在中宣部的指导和示范下,各地也下大气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通俗读物。湖南按照项目化组织、系列化打造、品牌化培育、本土化发展思路,组织编写出版通俗理论读物11本。在学习运用通俗理论读物教育群众方面,注重采用互动方式抓好学习使用。如为抓好“面对面”互动,邀请社区居民、农村青年、公司员工、高校学生以及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不同身份的读者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他们还利用网络开展互动,通过在线访谈、网络专题引导等方式,吸引网民参与讨论。今年《热点话题谈心录》网络专题宣传,就有10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率超过8000万。“贴近和符合大众口味是编好通俗理论读物的基础,平等交流、真诚交心是关键。只有把国事变成家事讲、拉近大事情与老百姓的距离,把理论变成白话讲、拉近理论与老百姓的距离,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讲、拉近大道理与老百姓的距离,干部群众才舍得花时间去看。”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这样认为。
目前,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多样性、干部群众对理论宣传的新需求,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要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读物,就一定能够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新的贡献。(记者李亚彬)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