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成效:改文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文风问题决不可小视、轻视。文风直接联系着和关系到作风和学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和学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好的作风引导好的文风,文风扎实来自作风踏实。我党从来就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曾批评某些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不正文风,他主张:“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可见,文风问题的核心,也是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
如果说,走基层是前提,转作风是条件的话,那么,改文风则是成效的显象。既然新闻传播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我们就必须大力倡导生动活泼、言简意赅、清新朴实的健康文风,以便让受众和读者爱读爱听爱看。一是要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巧使网络语言,以提升媒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要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广大群众中采集第一手材料,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源头活水,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写出深切感受群众喜怒哀叹乐、酸甜苦辣的动人报道。叁是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真实,不溢美,不掩饰,有多少说多少,有几分讲几分,老老实实为百姓分忧,认认真真替群众解难;叫假话失势,空话失效,大话失真,套话失色,官话失劲,废话失用,让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失去市场。四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媒体主角的崇高地位,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当然也是媒体主人,要聚焦广大群众,为人民放歌抒情,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表现平凡人民的精神世界,把更多的报道、镜头、版面、图片毫不犹豫地留给普通百姓,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大力唱响“劳动者之歌”,让新闻传播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百姓。五是充分发挥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增加群众的话语权,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人民群众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和期盼什么作为评价和检验我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后和最高标准,努力使新闻传播工作达到有效化和最优化,将媒体的吸引力和公信力建立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和程度上面。
好的共性催生好的个性,好的个性汇成好的共性。每一位编辑记者改进文风的成效,势必促成整个新闻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自中央发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倡导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大家无不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纷纷拿出自家的特色与绝活,显示出“叁贴近”的万千气象!有人说:作风“下”去了,文风“上”来了;形成更多的共识则是:记者接地气,新闻有灵气,媒体聚人气!
新闻宣传工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智慧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媒体追求的强大影响力也在人民。虽然新闻宣传工作的业绩不能以某种数字来量化,但是,只要社会稳定,百姓安宁,人民群众精神向上,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值得为之骄傲自豪的。现在,党中央已吹响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角,那就让我们为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吧!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