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中国梦”的时代魅力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复兴

2013年10月22日17:11来源:

理论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 郭庆松教授

自2006年 “上海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设立以来,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市委党校珍惜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这一重要舞台,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本次年会由上海市社联、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值此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本次论坛邀请了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深刻把握的领导干部,从不同的知识背景出发,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复兴”进行研讨,将形成富于时代性和创造性、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成果,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言献策。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民族复兴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王国平教授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在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与时俱进。作为一个以全人类解放为自己历史使命的世界性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但正如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一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也只有通过民族性才能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对民族复兴的指导作用,必须不断实现中国化。历史上,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带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开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进行探索,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竭力探索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创立并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也使得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上海市委党校与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编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要》一书。这将成为全国首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教材。

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历史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赵修义教授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是他们理论贡献的科学基础。理解和解读马克思学说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命题或原则上,只有了解他们对历史,包括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才能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在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也需汲取他们在历史研究中的智慧,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问题。首先,必须具体地研究自己的历史,搞清基本的国情。尤其需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不要把《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基于西欧的历史经验的那些结论,当作一般历史哲学到处套用。其次,不能割断历史。一方面,不要把现代化的进程看作是与以往的历史完全没有关系的某种断裂,古代优秀的文明可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承。另一方面也要看全球现代化进程,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是世界历史整体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特征。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