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敦煌西域文书在西北地区的不断出现,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极大关注.除了对汉语文书从事深入的研究之外,他们也都对其中胡语文书的出现表现出浓厚而积极的兴趣。以王树楠为代表,他们通过与西方学者的交流,力图了解胡语文书的内容,并结合中国史书的记载,进而探讨使用这些语言的古代民族来源和当时的生活风貌。这种主动了解并肯定胡语文书文献价值的态度,为敦煌西域文书的研究开启了良好的风尚。本文主要通过王树楠对吐鲁番文书中非汉语文书的收集和题跋论证了以上主旨。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西域胡语文书 王树楠
引 言
王树楠(楠字多作枏、枬,1851-1936),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光绪叁十二年至宣统叁年(1906-1911),曾任新疆布政使。那一时期,也正是敦煌、新疆大量文物出土之际,王树楠因此经眼和收藏了许多文书,通过题跋表现出对敦煌、西域(主要是吐鲁番)文书的最早研究成果。过去,我们对于王树楠研究西域文书的情况,只是通过他撰写的《新疆访古录》和《陶庐诗续集》中读到部分的研读和吟咏文字。直到2005年,曾经大宗收入王树楠等人旧藏西域、敦煌文书的日本收藏家中村不折(1866-1943)的全部写本文书,以大型图录的形式,在东京作为非卖品出版,王树楠收藏的大量文书及其题跋也因此重光于世。此外,先后陆续发表出来的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兵库上野淳一、长尾雨山、临川书店,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书店等机构和个人的敦煌、西域文书藏品,也使我们对于王树楠题跋有更为丰富的了解。从笔者目前有限的知见,王树楠总共为54号敦煌和西域的文书撰写了题跋118则、并题写诗歌10首。这些丰富的题跋展现了1910年到1934年间王树楠从新疆布政使任到晚年息影北京时期的收藏与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毫不夸张地把他称为敦煌、西域文书最早的杰出研究者。
在以上所知的各类文书中,经由王树楠题跋的胡语文书,计有六卷。其中的一卷文书上甚至一题再题,计达6则;王树楠后来出版《新疆访古录》,卷二也专门列有 “畏吾儿残字”条,改写并增补了这些当初的题跋。与大量的汉文文书题跋相比,王树楠胡语文书题跋的数量虽然偏少,他对这些文书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还是可见一斑。
上编 王树楠的胡语文书题跋
王树楠题跋的胡语文书,计有六卷13则,兹先对这些题跋进行录文,并略为笺注,再作分析。他人的题跋出现在这些文书中计有3则,也一并录文、笺注,以见当时递藏和学人交游情状。
(一)《畏吾儿经卷残片》摆1闭
1、畏吾儿为西域大国摆2闭,语言、文字与土耳其同。土耳其文字初体见于《阙特勤碑阴》,后入欧洲,改从阿剌伯字。其遗种之在西域者,服属于畏吾儿,遂用畏吾儿字。元兴,亦改从畏吾儿,而语言各异。盖蒙古字出于畏吾儿,而满文又出于蒙古。此其源流变迁之迹也。
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二十八日,新城王树枏题于西轩。(钤“树枏”白方印)
2、陶保廉《辛卯侍行记》云摆3闭:“畏吾儿、回鹘、回回叁种人,今混而古别。畏兀儿者,本吐谷浑素和贵之裔,降于吐蕃,居排衙川,亦曰计罗川。后讹为贵和,为畏吾,为畏兀,非回纥人,但音近耳。宋神宗时,王韶取西宁,畏兀主惧,迁于瓜、沙,徙入交河,降于西辽,封交河王,为畏儿国。其后亦都护降于元。详见俞浩《西域考古录》引唐赵珣《开元十道图记》及孙承泽《元朝典故编年考》。诸说力辩畏兀非回鹘,而赵子昂云回鹘即畏吾儿者,误也。“为畏兀儿国”句,落兀字。
《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一年,以河西回回、畏吾儿等充万户府达鲁花赤。是畏吾与回回非一种人也。十七年,置北庭都护于畏吾境。《孟速思传》:畏兀人世居别失八里,古北庭之地。《明史·安定卫传》:其地本名撒里畏兀儿。是自北庭迄敦煌以南,元、明皆称畏兀儿也。
庚戌(1910)一月叁日陶庐氏录。(钤“仲父”朱方)
3、陶保廉又云:“西辽封吐谷浑之裔畏兀儿于交河,其酋曰月仙帖木儿人名亦都护王号,传子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西辽主遣使监其国,巴而术阿而忒杀之,而降于元太祖,详《哈喇亦哈赤北鲁传》及《岳璘帖穆尔传》。又《巴而术阿而忒传》述畏兀儿开国之迹,多荒诞,俞浩己辨之矣。使尚公主。亦作辉和尔国伊都呼即亦都护。时高昌、阿萨兰并存,寻并入畏兀儿,叁传为火赤哈儿的金。至元十二年,都哇破火州,徒屯于哈密力,旋为北军所杀,于是政令归朝廷。至元所设官有霍州畏兀按察司、镇北庭都护府、和州宣慰司。霍州、和州、火州,皆谐声。仁宗封纽林的斤火赤哈儿之子为高昌王,叁尚公主,还火州,复立畏兀儿城池。《明史》,火州与安定、曲先诸卫统号畏兀儿。传子帖木儿补化,亦尚公主,泰定初召人朝。其后仍袭高昌王爵,为京朝官。元末分为柳州摆4闭、火州、土鲁番叁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明初仍旧称万户,正统后并于土鲁番。其酋居安乐城,盖即哈剌和卓之“哈剌”二字,译者更以美名耳。自称速檀,亦僭称王,屡破哈密、瓜、沙,犯肃州。嘉靖之季,兄弟相争,势渐衰弱。隆庆初,称速檀者四人。顺治叁年入贡,称苏勒檀阿布勒阿哈默特阿济汗《藩部要略》。四年摆5闭,哈密畏兀儿都督入贡,请给敕印。自后其种概称缠头回,旧名泯没矣。”晋老录。(钤“树枏之印”)
4、法理从心而出。至诚则明自有圆明觉悟天诏下降。灵神出现总不外乎至诚。天堂地域各有神相。人民城郭无所不有。善恶报应自有一定不易之理。西藏叫世界名曰萨摩菩提。八识神名曰天格律。神相全无以虚无寂灭度化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得此光明。感动天帝降诏妖魔藏伏觳觫。至诚度化万劫不磨灵空圣明为仙为佛为圣为贤。湘阴周源译摆6闭。
5、己酉冬月,俄人马禄福访古乌城摆7闭,言五大洲识西域畏吾儿字者只有二人,彼其一也。适土鲁番土人掘地得畏吾儿字数纸,余出一纸,丐其翻译俄文,再命周耀昆源由俄文译成汉字。盖其族亦宗佛教者也。晋卿。(首钤“陶庐手泽”白长方、末钤“王树楠印”白方、“晋卿”朱方印)摆8闭
(以上为该号7残片之1前题跋内容,中册242-244页)
6、右刻本畏吾儿残字,旁以梵字音注,盖其种人皆读佛书者也。
庚戌(1910)二月朔日,晋卿。(钤“陶庐”朱方印)
(以上为7残片之4、5后题跋内容,中册244页)
7、余初得畏吾儿画像,有身而无首。越数月,吐鲁番人有持出土残经见售者,中有一像首,取而合之,适为一人。天下事凑合之奇,因缘之巧,真有莫之致而致者,数百年残缺之物顿成完璧,岂梦想所能到邪!
庚戌(1910)仲春,仲父记。(钤“树枏”白方)
8、土鲁番发见畏吾儿字,陶庐自跋考索远流甚究。其字体实为蒙满文所自出。宇宙间文字为两系,善文主形,独为一体,馀皆拼音为一系。顾拼音皆旁行,而回蒙满文同属拼音,而下行为异,则于音系中又别为一小系矣。重译读其文,类可兰经典。顾原文有残缺,而译文完,略无脱漏,育仁惑疑焉。观残石旁注梵书,与昔年所见贝叶经文相似。西文皆自印度传来,阿剌伯文当亦发源于此。抑凡音系文字,梵其初祖欤?谛此旁注,从二字拼以至五字拼,此其可识者盖以梵文母音读之也。又画像一,幞巾、束带、皂靴,乃唐衣冠,人则汉种。意唐官欤?抑畏吾受封尚主,袭唐制也?甲寅(1914)闰五月,育仁记。(钤“寸心千里”朱方印)摆9闭
(以上为7残片之7后题跋内容,中册245页)
【笺注】
[1] 本卷题跋见《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中册242-245页,编号119。有题签:“畏吾儿残字,鄯善土峪沟所得,陶庐珍藏。”见下册所附鍋島稲子《不折旧蔵写経類コレクションについて》359页记录。
[2] 此则题跋亦收入王树楠《新疆访古录》卷二“畏吾儿残字”条,叶三○正,文字略有改动,如改“土耳其”为“土厥”等。
[3] 陶保廉(1862-1938),字拙存。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光绪辛卯(十七年,1891),随侍其父新疆巡抚陶模出关,著有《辛卯侍行记》六卷,光绪二十三年刊,有光绪丙申(二十二年)五月王树楠在兰州为之作序,故王树楠对其书所载西域史事熟稔。以下所引录三节,均出自《辛卯侍行记》卷六,多有删节。《新疆访古录》卷二“畏吾儿残字”条亦据以录入,而多有增补,见叶二五正至二九背。
[4] 柳州,《辛卯侍行记》刻本作“柳城”。
[5] “四年”以下各句,《辛卯侍行记》刻本无。
[6] 周源,字耀昆。湖南湘阴人。早年跋涉入疆,学习俄文,曾任呼图壁县丞,后署任于塔城,长年从事中俄边界勘察与谈判,著《中俄地界交涉书》,因功擢广西天保知县。卒于乡。此译文前有马禄福俄文两纸,系对回鹘文残卷之俄文翻译,亦系周源所译之原文。《新疆访古录》卷二“畏吾儿残字”条录此汉译文(叶二四背至二五正),称周源为县丞。
[7] 马禄福(S. Ye. Malov, 1880-1957),《新疆访古录》作“马禄甫”,王树楠题跋亦有作“马禄夫”者,今多译为马洛夫。俄罗斯回鹘语学者。1909-1911年和1913-1914年,由拉德洛夫(W. W. Ladloff, 1837-1918)发起、马洛夫率领的俄罗斯中亚考察队,对新疆和甘肃进行了两次考察。此处所记系马洛夫第一次考察经过乌鲁木齐时事。其后马洛夫在1911年由河西一带考察裕固族返回乌鲁木齐,仍与王树楠有所交往,见当年夏日王树楠为段永恩藏吐鲁番《唐人写经卷子》之题跋(京都临川书店《洋古书总合目录》Autumn 1990,总130期,No. 866),见下文(五)。
[8] 此则题跋与上周源译文,收入其《新疆访古录》卷二“畏吾儿残字”条,文字略有改动。题跋中的“盖其族亦宗佛教者也”句,在《新疆访古录》中改为:“其教非佛非回,盖亦西域古教也。”卷二,叶二四背。
[9] 育仁,即宋育仁(1858-1931),字芸子,号芸岩,晚号复庵、道复。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与王树楠同年进士。曾出使欧洲,任驻英公使馆参赞,提倡改良。后卒于四川通志局总裁任上。有《问琴阁八种》等著作传世。
(二)《唐人书写草书经》摆1闭
9、草字残经一纸摆2闭,出吐鲁番,其中多言绝欲、知足、精修之法,夹行为畏吾儿字。畏吾儿书多见佛经卷子纸背及夹行之中,岂其时纸贵而缺与?晋卿。庚戌□□□日。
【笺注】
[1] 此《唐人书写草书经》,1990 年11月东京“古典籍下见展观大入札会”展出,图版见东京古典会编《古典籍下见展观大入札会目录》,平成二年(1990)11月,43页,编号1928。图版说明有“长尾雨山箱书”字样,荣新江教授推测可能是京都藤井氏有邻馆藏卷,参荣新江著《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90页。本件题跋影本亦承荣教授赐示。惜文末日期、钤印以图版过小,漫漶不清,俟后再考。
[2] 此则题跋,又见《新疆访古录》卷一“六朝草书残经”条下,叶十二背至叶十三正。
(叁)《各种残经》摆1闭
10、右二纸系亚利安字摆2闭。晋卿。(钤“王树枏印”白方、“晋卿”朱方印)
(此则题跋,装裱于第11残片下)
11、右二纸系畏吾儿字摆3闭。晋卿。(钤“王仲子”椭圆朱方印)
(此则题跋,装裱于第13残片下)
【笺注】
[1] 本卷题跋,载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吐鲁番出土文献,编号:国图A00 4033(A-3)。内含残片14件。有题签:“各种残经。出鄯善县吐峪沟。素文珍藏。七号。”转引自余欣《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吐鲁番出土文献考略》,《敦煌研究》2010年第4期,98-108页。除上引胡语文书题跋外,另有汉文佛经题跋1则,不录。
[2] 此则题跋之文书,由10、11两片组成,为贝叶型,系婆罗谜字母书写的梵文佛典。亚利安,又作“雅利安(Aryan)”,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此处则指印度梵文。
[3] 此则题跋之文书,为回鹘文印本,已经百济康义比定为《摩利支天经》。
(四)《高昌佛迹》摆1闭
12、畏吾儿稍近中国文化摆2闭,至刻劂犹能精纫若此。古时玉楮刺犷,殆非妄语。乃艺之朱而下自好者,不为坐今千年,工无进化,惜哉。宣统上章淹茂冬十二月朔,观畏吾儿古刻,因识数语以志慨。张培恺。(题跋行首钤“眼福”椭圆朱方印,行末钤“张培恺”朱方印)
(此则题跋,装裱于第7残片下)
13、右叁纸为畏吾儿字摆3闭。畏吾乃回鹄(鹘)之转音也。蒙古字出于畏吾儿。晋卿。(钤“王树枏印”白方、“晋卿”朱方印)
(此则题跋,装裱于第13残片下)
14、右叁纸为西夏字,繁复似籀文。晋卿。(钤“臣树枏印”白方印)
(此则题跋,装裱于第13残片下)
【笺注】
[1] 本卷题跋,载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吐鲁番出土文献,编号:国图A00 4034(A-3)。内含残片22件。有题签:“高昌佛迹。宣统庚戌。素文珍藏。□□(五号?)。”转引自余欣《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吐鲁番出土文献考略》,《敦煌研究》2010年第4期,98-108页。除上引胡语文书题跋外,另有汉文佛经题跋2则,不录。
[2] 此则题跋之文书,为回鹘文印本,已经百济康义比定为《摩利支天经》。张培恺,生卒年不详,字泽平,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光绪末年,以新疆候补人员任新疆法政学堂教员。宣统三年春,任高等检察厅长,不久即被新疆巡抚袁大化奏以“挟妓饮酒醉后撕殴闯门闹署”革职。又有宣统二年冬十二月为梁素文旧藏敦煌文书“延昌二年(513)写《摩诃衍经》卷第三十二残卷”(上96-101∶017)题跋、宣统三年六月为梁素文旧藏吐鲁番文书《六朝以来写经残卷》二十(下54-55∶166)题诗。
[3] 此则题跋之文书,由以上3残片组成,均为回鹘文印本,已经百济康义比定为《摩利支天经》。
(五)《唐人写经卷子》摆1闭
15、右畏吾儿书一卷,颠倒书于唐经之后,每句译以梵文,与余所藏畏吾儿书每句译以汉文者,其式正同。畏吾即回鹄(鹘)之转音,据《元史》,称其种自和林迁居火州,至阿而忒的斤,已九百七十馀载,广有西域之地。近日俄人马禄夫考其人种至肃州南山中,得畏吾儿书甚夥。其人尚操畏吾儿语,但不识其字耳。元兴,文字皆取汉楷及畏吾字,后命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颁行诸路,仍各以其国字副之。今观蒙古字,全出于畏吾儿。英之博士有专研此学者,然五大洲亦寥寥无几人也。辛亥(1911)孟夏,积丞出此属题[2],爰为考订之如此。 树枏。(下钤“晋卿”朱方印)
(以上题跋,粘贴于该号卷后)
【笺注】
[1] 此则题跋,发表于京都临川书店《洋古书总合目录》Autumn 1990(总130期),编号866。轴端签题:“唐人写经卷子,出吐鲁番,季承珍藏。十四号。”荣新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亦予记载,191、193页。本件题跋影本亦承荣教授赐示。
[2] 积丞,即段永恩,字季承。武威人。光绪丁未(1907)会考,曾任温宿、昌吉、孚远、洛浦、阿克苏、巴楚、莎车等县知县。有《养拙斋诗草》。《新疆图志》“纂校衔名·分纂”署“新疆即用知县臣段永恩”。
(六)《贤愚因缘经》残卷摆1闭
16、此畏吾儿书也。畏吾为回鹘之转音,世居高昌,为西域大国。元平西域,专用畏吾儿字。后命八思巴造国书,即本畏吾儿,而语言不同。盖当时其种族最繁,皆从释教者也。畏吾书出吐鲁番及鄯善诸境,大半书于唐经纸背,考其时当在唐后。
辛亥(1911)五月将有都门之行,泽堂仁兄出此卷属题摆2闭。因匆匆考订如右,即希教正。
新城王树楠识于北庭。(钤“晋卿”印)
(以上文字,写于该号卷背回鹘文写经之裱纸拖尾卷背,上143)
【笺注】
[1] 王树楠题跋一则,载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新1570”号文书(今编号BD15370)。卷轴外题签:“唐人写经残卷,高昌出土,素文珍藏。第九号。”此初承荣新江教授钞示,刘波博士代核原卷。
[2] 泽堂,人名,待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