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基于“柯尔施问题”的视角》(学习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柯尔施问题是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的论争中产生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有没有哲学。该书基于“柯尔施问题” 展开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分别围绕“柯尔施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溯源的文本分析、难点和旨归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答。该书将“柯尔施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的独特性;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内在的张力。在解答“柯尔施问题”的难点时,从作为哲学形态的哲学的终结、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的终结、作为文化形态的哲学的终结问题三个不同哲学维度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观的内涵。在对“柯尔施问题”的旨归进行解答时,分别从从哲学观、“否定的辩证法”和哲学范式革命三个视角对普遍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对“实践哲学”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解要从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的角度来理解,而不能仅仅从强调“实践”的作用的角度来理解。
作者黄浩,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中国传统“和”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该书从字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和”字的产生和多层次含义进行追踪探源式的发掘,将传统“和”文化放在历史的背景下作了还原式的系统梳理,从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墨家等代表人物或典籍对“和”的阐释和解读,提出中国传统“和”文化理论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观点。同时,将中国传统“和”文化放在全球化的现代背景下,以现代科学成果作参照,挖掘其核心价值和普世性内容;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使其现代转化的主张及其转化的具体途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提供了借鉴。
作者杨文霞,人民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