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该书从世界、日本与中国叁维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日本从古代至现代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历史性考察,从教科书的角度深入分析日本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表明,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是加入了文化和情感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的集体意识的表现,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衍变的。“中国”作为日本人无法忽略的“他者”,在日本构建自身文化定位以及近代性经验时提供了自我确认的想象资源,而这样的想象资源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和建构方式,都与日本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也深刻反映出中国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中国人在世界、日本和中国这叁个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文化语境”中的社会基础、实力和地位。
作者谭建川,西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文化史、比较教育学等。已出版专着《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明治前启蒙教材研究》。
17.《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该书主要梳理了西方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简史、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积极发展“中国后语哲”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编排了语言哲学的主体内容;在西方哲学叁个转向(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第一、十四章);论述了西哲史上语言与哲学的五段情结(第二章);归纳了语言哲学的六项成因(第叁章);详论了语言哲学学习的七个途径和方法(第四至二十章)。另外,该书在第五章第八节提出的“传承与超越”方法,各章都有体现,特别是从第十四至二十章,基于后现代哲学详细阐发了“中国后语言哲学”,一方面将中、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拓展至后现代前沿,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西方理论的本土化。
作者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已出版专着《认知语言学》《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等多部。
18.《中国室名大辞典》(中华书局,2014年10月第1版)
该书是一部收录我国文人室名并对其含义、源流、相关题记等文献资料进行梳理集结的大型工具书。全书200余万字,共收录室名11127条,时代下限截止到清末民初。释文分主释文和附目两部分。主释文以8000余篇历代题记和古今相关工具书作为直接来源,搜罗丰富,主要介绍室主人的朝代姓名、着作文集,室名命意及其语源,文献题记等内容。与主释文相关的其他室主室名、题记、诗赋、书画等以“附目”的形式简要列于其后。全书按笔画排列,附词目音序索引及室主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询。
作者孙书安,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管理员,长期从事图书文献工作,已出版着作《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江苏艺文志》(盐城卷)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