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文化外交:历史、现实的审视与思考【4】

吴白乙2016年11月29日08:17来源:

原标题:文化外交:历史、现实的审视与思考

  英国曾是全球霸主,也是现代西方文明扩张的先锋。然而,英国的文化实力更见诸于分散在民间文化组织的自发行为,最初其境外宗教活动、学术交流、对外传播、报业兴办、行会延伸等并无系统规划,也缺乏政府的支持。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全球影响力被严重削弱,英国官方开始意识到对外文化关系对于维持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性,文化外交被提上英国外交的议事日程。

  1923年,英国政府决定在非洲殖民地和埃及实行以推广英语教育为主的文化政策,还在拉美国家创办学校推广英语教学和传播英国文化。同时,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组英国广播公司(叠叠颁),将其纳入官方文化外交体制之内。1934年,在英国外交部的支持下,英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后更名为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负责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和地区促进文化、教育、国际关系拓展和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外交对于保持其大国影响力的支撑作用,成立外交部对外文化关系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英国各相关政府部门基于英国外交政策的取向将其工作重点及使用资金和援助方向进一步分工细化,进而形成灵活有效的文化外交推进机制。(16)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电影协会、大英博物馆、英国奥委会等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公立机构,文化、艺术、体育界名人也大量跻身于文化外交实践,其作用和影响更为显着。英国文化外交战略与时俱进,灵活应变。冷战时期,英国确立以英语世界、英联邦和欧洲为重点的文化输出方向。冷战结束后,英国实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重的战略,在世界各地开展大型文化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其“充满活力和创意、多元包容、自由开放”的新型国际形象。(17)

  作为后起大国,美国对外文化输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从民间自发到民办官助,再到官民结合”过程,这也是伴生于美国综合国力兴盛的衍生现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文化以其“现代性”、“大众性”特征已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中占得优势地位,但官方对此给予支持还仅限于“促进(制造商和文化公司的)海外经济扩张”目的,并未充分意识到文化传播对于美国外交的作用和意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轴心国在拉美地区发动文化攻势,美国政府为稳定其在拉美地区的既有利益格局,开始制定对外文化战略。1938年,美国国务院设立文化关系司,随后又成立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局,前者大力推进对拉美国家教育界、艺术界、科学界、新闻界精英人士的资助计划,后者则有效利用在艺术、科学、教育、旅游、广播、新闻出版,以及电影等领域公共和私人资源,向拉美国家民众宣传美国社会和文化。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美国文化外交在拉美地区“试水”成功,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拉美知识分子乃至一般民众的原有成见,美国文化自此进入并占据当地文化主流地位,而且巩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力,为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一定贡献。(18)此后,美国文化外交逐渐羽翼丰满,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相对完整、集合官方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能量、不断在技术和组织机制上创新发展的运作体系,在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调整对外关系和促进美国价值观及制度文化吸引力等方面均发挥显着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文化冷战”,不断完善其对外教育文化交流立法,设立美国新闻署和行动协调委员会,组建着名的和平队,还通过中央情报局等秘密渠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全球各地争夺思想空间、舆论阵地、人脉基础,营造亲美意识和社会倾向,其总体成效得多于失。美国以“和平演变”为导向的对波兰文化外交是其持续时间最长,投入力度最大,效果和影响最为明显的案例之一,经过长期和全面的经济与文化渗透,美国最终成功地策动波兰内部势力颠覆该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并由此造成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19)

  冷战结束后,文化外交曾一度在美国整体对外战略中受到忽视。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再度加大文化外交力度,在全球,特别是穆斯林国家推出“向世界营销美国故事”的文化行动,旨在“消除针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消极、荒诞的观念,在伊斯兰世界倡导自治、宽容和多元主义的声音”。(20)2006年,美国出台官民合力打造的“全球文化计划”,运用教育、文化、电影和新媒体等方面的资源,重塑美国文化的对外行动能力,遏制伊拉克战争后全球反美主义势头,修复其受损的国际形象。(21)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快,面对各种不同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激烈竞争,美国更加注重打造其对外文化塑造力。为配合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政府在文化层面也加大外交攻势,通过增加接受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扩招亚洲留学生和在当地美国文化中心推出丰富多样且具有现代性、亲和力的文化活动等手段,传播美国价值观,拓宽人脉关系纽带,缩短与民众的心理距离,巩固其存在感和长期影响力。(22)

(责编:李叶)